2022年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你我生活产生了这些影响
企业贷款可免担保;信用承诺代替大堆材料
看病就诊可回家再付费;常乘客可在试点地铁站免安检
连破产企业都能实现信用重整
……
2022年,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信用+”应用深入推进;积极承担轮值组长工作,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取得丰硕成果。
这一年中,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让我们仔细盘点一下:
1.发布《北京市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
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北京市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京社信联办发〔2022〕15号)。围绕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限制任职、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限制参加评先评优、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共享公示失信信息等维度,制定了8类36条失信惩戒措施。
2.16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信用服务窗口
在16个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服务窗口,实现信用服务“进大厅”。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优惠政策申请、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过程中可在窗口查询和打印信用报告;同时,窗口还可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受理、咨询和指导等服务。
3.北京率先实现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协同机制
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帮助破产企业重新“站起来”。“信用中国(北京)”网站已开设“破产重整企业公示与失信信息信用修复”专栏,实现了行政处罚、异常名录、严重失信、税务失信、金融修复“一口入”,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查询信用状态、申请信用修复的便捷服务。
4.京津冀晋携手推进区域信用标准、数据协同
京津冀晋信用主管单位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晋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标准》,将四地对企业的综合评价结果由原来各自不同的等级标准统一调整为四等(九级),在国内率先实现区域信用监管协同和结果互认。
此外,四地信用主管单位还共同组织开展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工作,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和《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录(2022年版)》等一系列文件,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奖励、经营异常名录、公共信用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8类信息列入首批跨区域共享的信息目录。
5.2022年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培育近400家守信践诺市场主体
2022信用领跑行动以“信用赋能市场主体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携手各区信用主管部门,共同选择一批有层次、有典型、有覆盖面的重点培育企业,组织开展信用培育,覆盖4000余家企业,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信用意识、规范信用管理、拓宽信用应用;携手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委会,共同推进“信用领跑楼宇”评价试点工作,助力打造“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市场主体,信用领跑行动共遴选出2022年度信用领跑企业347家、信用领跑园区6家、信用领跑楼宇5家。
信用领跑行动广泛协同社会资源,形成2022年信用赋能计划,包含企业信用培育赋能、金融赋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赋能、专业服务赋能、区域协同赋能、国际化业务赋能等六大赋能版块;联合中关村金服、中关村担保及金融机构,筛选出1078家信贷重点支持白名单企业;推出首批信用赋能产品服务包,涵盖主动授信计划及企业数字生态激励服务方案。
6.首都中小学生诚信主题书画手绘作品征集活动,深化“一校一品”诚信宣传品牌
首都中小学生诚信主题书画手绘作品征集活动以“绘诚信之美,做守信之人”为主题,面向北京市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开征集作品。作品征集期间,共有82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作品提交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897万次。经各区推荐、专家打分和核查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438名个人创作的作品分别获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一、二、三等和鼓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