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发展沃土 激发经济活力——吉林省营商环境“十年蝶变”
十年来,吉林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高质量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位谋划推动制度保障迭代升级
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省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连续八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性大会,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制度、强化举措、狠抓落实。
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省市县三级在全国率先组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并与软环境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等职能融为一体,形成了从谋划改革到推进改革的完整闭环。
2019年5月30日,《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标志着吉林省营商环境制度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2021年,吉林省建立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吉林省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正是因为政府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了真诚的服务和贴心的举措,我们才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这是企业代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舒兰市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硬支撑”,全力打造精细化、集约化、智慧化的“一站式”服务。图为舒兰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资料图片)
提升服务质效 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敢于直面沉疴,方能勇于突破藩篱。
十年来,吉林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求得更大突破,积极打造掌上能办、网上通办、政务大厅全程可办、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利企政务服务模式。
聚焦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多次跑、多头跑”难题,吉林省创新推行政务大厅(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打造吉林政务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新模式,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比例达到70%以上。
提速,是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追求。
2019年10月31日,吉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全省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由20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至81个工作日以内,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3个工作日。
对接13个业务部门的19个审批系统,实现多审批系统协同工作;已有8个省直部门59个事项审批时,身份证、营业执照可通过共享方式不再由办事企业提供……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推进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的部署应用,成为全国唯一在省市县乡村使用一套系统平台进行全流程在线审批的省份。
近年来,通化市持续优化服务助企发展。图为国家税务总局通化市二道江区税务局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送到企业手中。
持续深化改革 数字赋能激发活力
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加快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吉林省采取“全省统筹、省建市用”模式建设数字政府,统建“吉林祥云”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和政务信息化系统应用,统筹提供覆盖省、市、县的政务数字化服务。
建成标准规范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纵向省市县乡村五级全面贯通,横向覆盖各级政务部门,归集各地各部门数据超206亿条,实现数据共享交换超2779亿条次。
不断加强在数据应用领域探索,充分发挥数据共享通道和保障作用。如今,电子证照在全省得到广泛应用,身份证、驾驶证、护照、居住证等各类高频使用的证照以及涉及企业和群众本单位本人的已归集的证照,均在“吉事办”可展示、可亮证。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全链条监管格局尤其重要。吉林省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注重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深化监管机制改革,率先在全国制定了“1+50”监管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统筹推进信用平台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和信用修复等工作。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今年7月信用监测数据,长春市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历史性进入全国前五,延边州在40个地州盟中排名全国第一,20个参评县级市综合平均分全国第一。
2021年9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推行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形成行政检查执法全过程、全链条电子留痕,以有效手段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长的“沃土”。今年1月至8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1.9万户,总量达到318.2万户,比去年末净增17.6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从去年全国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